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注释】:

齿发各蹉跎:岁月流逝,人的牙齿和头发都逐渐衰老。蹉跎,消磨、虚度。

疏慵与病和:身体虚弱,精神懒散,心情郁闷。疏慵,形容人身体消瘦。

爱花心在否:是否还像以前那样热爱花草。

见酒兴如何:喝酒的兴致如何。

年长风情少:由于年岁增长,对人情世故已经淡薄。

官高俗虑多:官职越高,被世俗所扰的心思就越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什么时候能在红烛下聆听到《竹枝词》的歌声呢?竹枝歌,一种民歌。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全诗以“忆梦得”为题,通过回忆过去的自己,抒发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首联“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年老体衰、身体虚弱的情况。他感叹岁月的无情,自己的牙齿和头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苍老,身体也变得不再健康。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因为身体虚弱、精神懒散而心情郁闷的心情。

颔联“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热爱花草的心境的怀念。他问自己,现在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热爱花草。同时,他也在思考自己在喝酒时的兴致如何。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颈联“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诗人感叹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和感悟越来越少,而官场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尾联“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在红烛下聆听到《竹枝词》的歌声,表达他内心深处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留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以“忆梦得”为题,通过回忆过去的自己,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内心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