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
早年薄有烟霞志,岁晚深谙世俗情。
已许虎溪云里卧,不争龙尾道前行。
从兹耳界应清净,免见啾啾毁誉声。

【注释】

重题:重新作诗。山林:指隐居的地方。喜入山林,形容喜欢归隐山中。

厌趋朝市久劳生:厌倦了频繁地奔波于官场。

早年薄有烟霞志,岁晚深谙世俗情:早年时曾有一些向往自然山水的志趣,但到了晚年,对世间的纷扰和复杂人情已经十分了解。

已许虎溪云里卧,不争龙尾道前行:我已经决定像陶渊明那样在虎溪山上隐居,也不去追求那些仕途上的功名利禄。

从兹耳界应清净,免见啾啾毁誉声:从此之后,我的生活应该能够安静清闲,不再被那些纷纷扰扰的是非毁誉之声所困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诗人以“重题”为题,意在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悦之情。

首联两句,点出了隐居的原因。诗人说:“喜入山林初息影”,这是说自从进入深山老林以后,他的心情就变得平静而宁静了。“厌趋朝市久劳生”,则是说由于长期奔波于官场,身心都感到疲惫不堪了。

颔联两句,写自己早年曾有过的一些志向。“早年薄有烟霞志”,是说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一些向往山水之美的志向;“岁晚深谙世俗情”,则是说他年迈之后,对于世事纷争和世态炎凉已经非常清楚和了解了。

颈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已许虎溪云里卧”,表明自己已经做好了在虎溪山隐居的打算;“不争龙尾道前行”,则表示自己并不贪图官场上的种种荣耀。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也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这也与前两联的“喜”和“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尾联两句,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从兹耳界应清净”,是说今后的日子里,他的耳朵将能享受到清净、平和的听觉体验;“免见啾啾毁誉声”,则是说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受到是非毁誉的困扰。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