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郡何因此结缘,贞元科第忝同年。
故情欢喜开书后,旧事思量在眼前。
越国封疆吞碧海,杭城楼閤入青烟。
吴兴卑小君应屈,为是蓬莱最后仙。
得湖州崔十八使君书喜与杭越邻郡因成长句代贺兼寄微之
三郡(指浙东三个州府)何因此结缘,贞元科第忝(jiǎn)同年。
故情欢喜开书后,旧事思量在眼前。
越国封疆吞碧海(越国,指唐代的越州,又称会稽,今属浙江),杭城楼阁入青烟(杭州)。吴兴卑小君应屈(吴兴郡,今湖州市),为是蓬莱最后仙(蓬莱山,在山东半岛中西部,相传为八仙所居之地)。
【解析】本诗首联写自己和崔氏兄弟都是贞元年间进士,因而成为同榜,结下深厚的友谊;颔联写自从收到崔氏兄弟来信以后,想起许多往事,不禁感慨万千;颈联写越州、杭州一带的山川风物;尾联写吴兴郡地狭小,不如越州、杭州那样繁华富庶,但风景秀丽,又是人间仙境。整首诗表达了对崔氏兄弟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越州、杭州等地名胜古迹的赞美之情。译文见注释。
赏析: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年)春。当时诗人在杭州任刺史,而崔氏兄弟却远谪边陲。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七绝以表达祝贺之意。全诗先由崔氏兄弟的来信引出对往事的追忆,再由回忆引出对越州、杭州等地的描写和赞美,最后用“蓬莱”两字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远贬边陲的关切之情。
首联写自己和崔氏兄弟都是贞元年间进士,因而成为同榜,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两句是说,我们三人都曾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所以成为同榜之人,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贞元”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忝同年”的意思是我有幸和你们同年及第,这是很荣幸的事。“三郡”是指浙东三个州府:越州、杭州、睦州(今安徽绩溪)。这三地相邻而又相互邻近,所以说是“三郡”。
颔联写自从收到崔氏兄弟来信以后,想起许多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故情欢喜”四字表明收到信后的高兴心情。“开书后”即打开信后。“思量在眼前”意思是想到这些往事就在眼前。“开书”指拆开信来读。
颈联写越州、杭州一带的山川风物:“越国封疆吞碧海”,越州(今绍兴市)是越国的故地,这里指越州的江山风光。“吞碧海”是说它像大海一样壮阔无边。“杭城楼阁入青烟”,杭城(今杭州市)是杭州的别称,这里指这座美丽城市的楼阁亭台在青烟袅袅中若隐若现。“入青烟”是说它们被青烟笼罩着,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吴兴卑小君应屈”一句是说,吴兴郡(今湖州市)虽然地方不大,但风景也很秀美,应该算是江南地区中的一个好地方,而我却屈居在这里,感到有点委屈。“蓬莱”二字是虚指,意谓吴兴郡也像蓬莱山那样神奇美丽。
尾联写吴兴郡地狭小,不如越州、杭州那样繁华富庶,但风景秀丽,又是人间仙境。“君应屈”、“最后仙”是虚指,意谓你应当屈尊到这里做官。“蓬莱”二字是虚指,意谓这个地方也是人间仙境。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崔氏兄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被放逐的不平之气。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