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无佳丽敌西施,敢有文章替左司。
随分笙歌聊自乐,等闲篇咏被人知。
花边妓引寻香径,月下僧留宿剑池。
可惜当时好风景,吴王应不解吟诗。
【注释】
《重答刘和州》:诗人在一次宴会上,被友人刘和州所激,写下了这首诗。刘是诗人的朋友,也是一位才子。
刘:指作者的友人刘禹锡。刘和州即刘禹锡,字梦得。
佳丽:指美丽的女子。佳丽敌西施:意思是说自己的美貌不能与西施相比,但敢以文章代左司(官名):左司是中书省的左、右司郎中的合称。这里说自己虽然比不上西施的美丽,但在文学方面却可以与左司相媲美。
自乐:自己快乐。
篇咏:诗,歌咏。
花边:指园林中曲径旁边或池边。
宿剑池:指李白曾在此池边住宿过。
吴王:指历史上的吴国君主。这里是用吴王对美人的不理解作反衬。
【赏析】
首联:诗人在一次宴会中,被友人刘和州所激,写下了这首诗。刘是诗人的朋友,也是一位才子。诗人在宴席上受到朋友的激励而写此诗。他既感到自己文才不及西施,不敢自比于她,又认为自己的文章足以代替左司。
颔联:诗人在宴席上受到朋友的激励而写此诗。他既感到自己文才不及西施,不敢自比于她,又认为自己的文章足以代替左司。
颈联:诗人在宴会上受到朋友的激励而写此诗。他既感到自己文才不及西施,不敢自比于她,又认为自己的文章足以代替左司,因而在宴会上自得其乐,尽情地吟咏着。
尾联:诗人在宴会上受到朋友的激励而写此诗。他既感到自己文才不及西施,不敢自比于她,又认为自己的文章足以代替左司,因而在宴会上自得其乐,尽情地吟咏着。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文章能被人赏识而得意忘形,反而担心自己因此而沾沾自喜,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因此他又想到自己曾经有过一次因酒后失态而被人耻笑的经历。这使他深感忧虑不安,于是他就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尾联:诗人在宴会上受到朋友的激励而写此诗。他既感到自己文才不及西施,不敢自比于她,又认为自己的文章足以代替左司,因而在宴会上自得其乐,尽情地吟咏着。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文章能被人赏识而得意忘形,反而担心自己因此而沾沾自喜,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因此他又想到自己曾经有过一次因酒后失态而被人耻笑的经历。这使他深感忧虑不安,于是他就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