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
两地江山踏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
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
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注释:
苏杭:即苏州和杭州,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城市。
牧守:古代对地方官的称呼,相当于现今所说的“官员”。
两地江山:指苏州和杭州两处风光旖旎的山水。
五年风月:形容在任上共度过的五年时间,其中包含许多与自然风光、人情世故有关的往事。
几时酒盏曾抛却:什么时候能够放下酒杯,不再饮酒了?
何处花枝不把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美丽的花朵。
白发满头:头发已经变白,意味着岁月流逝,人已老去。
诗情酒兴渐阑珊:随着年岁增长,诗歌创作的热情逐渐减少,饮酒的兴趣也减弱了。
赏析:
这首咏怀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叹。
首句“苏杭自昔称名郡”,诗人首先回忆了苏州和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名胜之地,这既是对历史的回忆,也是对这两个城市的赞美。
次句“牧守当今当好官”,诗人转而将话题转向现实,表达了自己作为地方官的职责所在,以及对自己工作的态度。
第三句“两地江山踏得遍”,诗人回忆起自己在这两座城市中走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这既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这两个城市的一种热爱。
第四句“五年风月咏将残”,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任上的五年里,见证了很多变迁,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这既是一种感慨,也是一种庆幸。
第五句“几时酒盏曾抛却”,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才能放下酒杯,不再饮酒呢?这可能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也可能是对过去的一种总结。
第六句“何处花枝不把看”,表达了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美丽的花朵。这既是对生活的美好描绘,也是对自然的赞美。
最后一句“白发满头归得也”,诗人感叹岁月如梭,自己已经到了白发满头的年纪。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感慨。
整首诗充满了怀旧之情,对过去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思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诗中的关键词也富有象征意义,如“江山”代表了国家的领土,“风月”则代表了自然的美丽,“花枝”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这些关键词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即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自己生命的认知。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社会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