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诗卷忆同开,假日多应不入台。
好句无人堪共咏,冲泥踏水就君来。
【注释】:
元九:《新唐书》卷一五七《白居易传》:元稹,字微之。元八:指元稹。侍御:官名,唐代对御史大夫的尊称。
【赏析】:
此诗是白居易与元稹同游长安时所作。首二句写二人同游的情景。第三句点明同游的原因。四句写二人同游的情趣。前两句写诗人与元稹相聚的欢乐;后两句写诗人在雨中访友、共咏诗句的情趣。全诗情真意切,语言朴实自然,风格平易近人。
微之诗卷忆同开,假日多应不入台。
好句无人堪共咏,冲泥踏水就君来。
【注释】:
元九:《新唐书》卷一五七《白居易传》:元稹,字微之。元八:指元稹。侍御:官名,唐代对御史大夫的尊称。
【赏析】:
此诗是白居易与元稹同游长安时所作。首二句写二人同游的情景。第三句点明同游的原因。四句写二人同游的情趣。前两句写诗人与元稹相聚的欢乐;后两句写诗人在雨中访友、共咏诗句的情趣。全诗情真意切,语言朴实自然,风格平易近人。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天阴一日便堪愁,何况连宵雨不休。” - 注释:天空阴沉预示着一整天都会感到忧愁。更何况是连绵不断的夜雨。 - 赏析:首句通过天气的变化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调。 2. 第二句:“一种雨中君最苦,偏梁阁道向通州。” - 注释:在雨中,你(指元九)是最痛苦的。而且,道路偏斜,通向通州。 - 赏析
【注释】 朱绂:指红色的官服。仙郎:美男子。白雪歌:李白《清平乐·名花倾国两相欢》有“燕玉少年分散逐,琼姬片片飞下来。疑从太液池头起,还向中条去罢来”句。这里以“白雪歌”比喻新诗的美妙。和人:指诗人的酬答之作。爱:喜欢。水部:即李益,字君虞,天宝进士,大历中为礼部员外郎、集贤殿学士,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此诗是李益在遭贬后的第二年写的,所以题作“遭贬后”。道:说,告诉。 【赏析】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题王侍御池亭: - 朱门深锁:形容王侍御的家门紧闭,象征其高傲或隐秘。 - 春池满:春天的池塘被注满了水,显得十分宁静和生机勃勃。 - 岸落蔷薇:岸边的蔷薇花已经凋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水浸莎:水中的莎草被水淹没,表现出一种衰败的景象。 2. 毕竟林塘谁是主: - 通过对比“朱门”的主人与“林塘”的主人,表达了对后者的赞赏。 3. 主人来少客来多: -
【注释】 ①寄生:指寄生在别的植物上。衣:这里指衣服。②微之:李商隐的字。③通州:地名,在今四川资中县北。④著:穿。⑤热杀君:意谓天气酷热,会把你烤死的。 【赏析】 这首五绝是作者为友人李商隐写的。诗人通过写诗来表示对他的关心与祝愿。 第一句“浅色縠衫轻似雾”,是说友人穿着一件薄纱做成的衣服,颜色浅淡如雾气。縠(huò)衫:绉纱制成的上衣。第二句“纺花纱裤薄于云”,意思是说朋友穿着一条薄纱裤子
注释:白色的牡丹花虽然清冷朴素,没有人喜欢欣赏,但它依然占据着美好的名号,被称为是美丽的牡丹。它就像东宫的白赞善一样,被人唤作朝官。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形象比喻,赞美了牡丹花的美丽与高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向往。诗中将牡丹比作“东宫白赞善”,暗示着牡丹有着高洁、端庄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