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梦旧
自从别来老大苦修道,修炼成仙心如死。
心中思念已消磨殆尽,昨夜为何又出现在梦中?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梦旧
自从别来老大苦修道,修炼成仙心如死。
心中思念已消磨殆尽,昨夜为何又出现在梦中?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注释:白色的牡丹花虽然清冷朴素,没有人喜欢欣赏,但它依然占据着美好的名号,被称为是美丽的牡丹。它就像东宫的白赞善一样,被人唤作朝官。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形象比喻,赞美了牡丹花的美丽与高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向往。诗中将牡丹比作“东宫白赞善”,暗示着牡丹有着高洁、端庄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视
【注释】 ①寄生:指寄生在别的植物上。衣:这里指衣服。②微之:李商隐的字。③通州:地名,在今四川资中县北。④著:穿。⑤热杀君:意谓天气酷热,会把你烤死的。 【赏析】 这首五绝是作者为友人李商隐写的。诗人通过写诗来表示对他的关心与祝愿。 第一句“浅色縠衫轻似雾”,是说友人穿着一件薄纱做成的衣服,颜色浅淡如雾气。縠(huò)衫:绉纱制成的上衣。第二句“纺花纱裤薄于云”,意思是说朋友穿着一条薄纱裤子
【注释】: 元九:《新唐书》卷一五七《白居易传》:元稹,字微之。元八:指元稹。侍御:官名,唐代对御史大夫的尊称。 【赏析】: 此诗是白居易与元稹同游长安时所作。首二句写二人同游的情景。第三句点明同游的原因。四句写二人同游的情趣。前两句写诗人与元稹相聚的欢乐;后两句写诗人在雨中访友、共咏诗句的情趣。全诗情真意切,语言朴实自然,风格平易近人
【注释】: 翠条:指蔷薇的枝叶。风动翠条腰袅娜:形容蔷薇枝摇曳多姿,像美人细腰一样。露垂红萼(è):指蔷薇花上的露水滋润着红色的花瓣。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移他到此须为主,不别花人莫使看:意思是说将蔷薇移到这里来,必须由我来为主,不要让别人去观赏它。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蔷薇花被移栽后的情景。诗的前两句以“风”、“露”写蔷薇花的姿态和环境,“主”字点染了蔷薇花的高贵身份;第三句直抒胸臆
【注释】 曲江夜归闻元八见访:在曲江遇到元八,听到他来访。 元八:指元结。 相忆:相互思念。 悔:后悔。 【赏析】 此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长安的孤寂之感和对友人元结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自入台来见面稀”,点明自己自从到长安后,因身居高位而与元结见面很少了。这一句中有两个关键词语“台”和“稀”。 “班”指的是唐代的翰林院,皇帝设置的学士官署,是文学侍从之职
注释: 1. 苦热:炎热,酷热。 2. 题:题诗,写诗。 3. 恒寂师:指恒寂禅师,这是诗人对恒寂禅师的尊称。 4. 禅室:禅宗寺院中修行用的屋子,也泛指僧房。 5. 人人避暑走如狂:人人为了躲避烈日酷热而四处奔走,如同疯狂一般。 6. 独有禅师不出房:只有恒寂禅师没有出去避热,他留在屋子里不出去。 7. 但能心静即身凉:只有当内心保持平静时,身体才会感到凉爽。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