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遇酒逢花还且醉,若论惆怅事何穷。
【注释】
曲江: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乡。杜甫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春,由长安赴江东探亲。次年春天,他经过曲江时,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忧虑和忧愤。
万树花前一老翁:万树花开时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遇酒逢花还且醉:遇到美酒就喝个痛快,看到鲜花就欣赏个够。
若论惆怅事何穷:如果谈论起令人伤心烦恼的事,那可真是无穷无尽啊!
【赏析】
此诗写于公元756年(唐至德二载),当时安禄山正勾结史思明等叛乱。杜甫从长安逃往凤翔,途经曲江,写下这首感慨万千的诗篇。
首句“西岸又春风”,点出时间是春天,地点是曲江。春风得意,万物复苏,正是游人赏花饮酒的好时光。但作者偏要写出一个“又”字,使诗句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沉重感。
第二句写景。“万树花前”,是说花已开得很多很盛。这一句中“万树”与“一老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老人孤独的形象。
第三句抒情。“遇酒逢花还且醉”,是说他遇到美景佳酿便尽情地享受,而对国运、身世却感到无限惆怅。这里“又”字用得很巧妙,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在春风拂面的美好景色面前仍感到一种沉重的压抑,而且还流露出作者对国势的担忧。
末句议论。“若论惆怅事何穷”,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愁。这两句诗把作者对国事的关心、个人命运的忧伤以及旷达不羁的个性融为一炉,充分表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