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
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注释】
①上强: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精舍寺:即古栖霞寺,在今南京市栖霞山麓。②南州:指南唐时南京(即今天的南京市)。③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与虎丘、寒山寺并称“江南三大名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南京栖霞山时的题咏之作。
首句写自己惯于游山玩水,喜欢居住在南京。次句表明游历过的地方很多,从天台山到虎丘都留下了足迹。第三句说只有栖霞精舍寺是难得的好地方,未曾游历过的。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栖霞精舍寺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栖霞寺是南京的著名古刹,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它位于南京市栖霞山上,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景色优美。相传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曾在此讲经说法,因此寺内供奉着吴道子的塑像。寺中还保存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宋代画家李公麟等名家的手迹。
栖霞山风景秀丽,素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的佳句;而寺中那棵千年银杏更是树龄高达3000多年,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堪称中国银杏之冠。
这首诗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南京栖霞山的秀美风光。前两句点出自己喜欢游山玩水,尤其钟情于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和著名的栖霞山,以及闻名遐迩的栖霞精舍寺。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对尚未游览过的栖霞精舍寺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