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春水水边楼,一坐经今四十秋。
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
园林一半成乔木,邻里三分作白头。
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
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
自笑灵光岿然在,春来游得且须游。
《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诗人在春天游览池西小楼的情景。全诗意境高远,笔力遒劲有力,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会昌二年春天,我在池西的一座小楼上题诗。
花边春水潺潺流淌,水边的楼台矗立至今已经有四十个年头了。
望月桥曾经三次崩塌重建,采莲船也经历了五次修补。
园林的一半已经长出了乔木,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像老人一样三分两分地疏远。
苏秦和李斯如同冥蒙中的烛光一样,随蜡烛一起熄灭了;陈涉和樊哙像漂泊的浮萍一样,随着流水四处漂荡。
尽管我眼下贫穷,但心中并不因此而妨碍我的欢乐;纵使我病弱不堪,但我的心中也不因此生出忧愁。
我自嘲灵光依然存在,虽然春天到了,但是我仍然可以游山玩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在池西小楼题诗的场景,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从字面上看,诗中描绘了小楼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事变迁。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人间的无常。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同时,诗中也反映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最后两句,“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一种豁达态度的体现。即使在物质贫瘠、身体有恙的情况下,诗人也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被外界的困境所困扰。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思考。它不仅是一篇抒情佳作,也是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