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阑。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斗薮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然。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祇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游悟真寺诗》。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应关系: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注释:田野上绿草如茵,草丛中草木丛生,放眼望去,视野所及之处,仿佛将整个秦朝的大地都吞进了眼底。眼前的渭水细小得几乎看不见,而汉代的陵墓则显得小了许多,宛如拳头般大小。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阑。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注释:回头望去,来时的路径曲折蜿蜒,如同一条红栏杆在前方映衬着。那些走在山路上的人们,一个个清晰可见,虽然相隔遥远,但仍能看得清清楚楚。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注释:眼前是座高耸入云的宝塔,风吹动铃铎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从四面传来。宝塔的结构精美,色彩斑斓,恰似金色碧玉般绚烂夺目。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注释:昔日那位传说中的迦叶佛曾在这里修行并最终成佛,现在他的袈裟、钵盂等遗物仍在,上面还留有他当年留下的手迹。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斗薮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注释:西边是座宏伟的玉佛殿,佛像众多,排列得密密麻麻,犹如并肩站立的白色身影。殿内信徒们身着灰尘覆盖的衣物,面露虔诚之色,向佛像磕头致敬。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注释:信徒们叠起寒霜作为袈裟,串连着冰雹作为花环。这些景象让人不禁怀疑是否有什么鬼神之作,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并非雕琢之物,而是大自然的力量。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注释:接着登上了观音堂,虽然尚未到达那里,但已经闻到旃檀香的味道。踏上台阶时,脱下两只鞋子,然后慢慢走到净地上。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然。
注释:殿堂内悬挂着六根高大的玉柱作为屏风,四周摆放着金制的装饰品。在漆黑一片的夜晚,这些物品自然散发出光芒,无需点燃蜡烛也能照亮四周。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注释:各种珍贵的宝物相互碰撞、摩擦,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些宝物仿佛是天上传来的音乐,随风摇曳,发出阵阵响声。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祇园。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注释:白色和红色的珠宝被巧妙地点缀在佛髻上,组成了一顶华丽的七宝冠冕。白色的瓶子里装着透明的白琉璃,色泽清澈如秋天的湖水一般寒冷。透过瓶子可以看到里面存放着舍利子,它们在瓶子中不停地转动,宛如金丹一般闪耀。传说这些乐器出自仙人之手,由天界之人赐予祇园寺使用,它们吹奏出的曲子能吸引神灵降临。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注释:当时正是秋季时节,天气晴朗,五月初秋的气候正好。宝堂的门洞大敞,阳光洒满了整个殿堂。金辉洒落在门前,形成一片明亮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