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踏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馀,门户无扃关。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游悟真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2.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3.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4.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5. 手拄青竹杖,足踏白石滩。
  6.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7.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8.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9.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10. 龛间长丈馀,门户无扃关。
  11.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12.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13.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14.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15.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16.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17.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18.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19.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20. 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21.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22.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23.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24.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25.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26.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译文

元和九年秋季的八月,月亮已经上了弦。我游览了悟真寺,这座寺院座落在王顺山上。离山四五里,我先听到了潺潺的水声。我从车上下来,开始沿着蓝溪湾行进。我用手杖支撑着青竹杖,双脚踏实着白色的石头。渐渐地觉得耳畔的世界变得辽阔起来,听不到人世间的喧嚣声。从山下仰望山上,刚开始还以为那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塔。谁知道里面竟然有一条通向山顶的路,曲折而直达山顶。在一次短暂的休息之后,再次来到石龛旁边。石龛之间有一段很长的通道,门前没有锁闭。抬头望去看不见人,只见那些石头像女子的头发一样下垂。突然听到有白蝙蝠的叫声,它们在空中飞舞着好像一片雪花。回过头去看那座寺庙的门,看到青色的崖壁夹住了红色的楼阁。就像从山腹中打开一个空间,将寺院安置在其中。刚进入寺内,没有平坦的地方,但四周却显得非常宽敞。寺庙的大厅、走廊和殿堂,高低错落有致,随着山峰的起伏而变化。岩石的悬崖峭壁上没有堆积的泥土,树木大多是瘦弱挺拔的。树根紧紧抱住石头生长,弯曲盘旋成奇特的景象。松树和桂树长得杂乱无章却又不失生机,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树枝梢头摇曳着青翠欲滴,仿佛在风中弹奏一曲优美的旋律。阳光和月光都无法穿透它,绿荫交相辉映。幽静的鸟儿偶尔发出一两声鸣叫,听起来就像是在寒风中的知了声。首先在宾位亭中休息下来,坐下还没有来得及安定。不久就打开了北面的窗户,看到了万里之外的明亮景象。在屋顶上飘动着彩虹般的云雾,环绕着屋梁。红日照耀着白色的雨露,晴雨交替如同一条大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悟真寺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特色。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精细观察和内心感受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