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
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岁暮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

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注释:

  • 岁暮(岁末)
  • 已任时命去:已经接受天命离去了
  • 亦从岁月除: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离去
  • 中心一调伏:内心得到了平静和安宁
  • 外累尽空虚:外界的纷扰和烦恼都已经消失
  • 名宦意已矣:名利之心已经消失
  • 林泉计何如:隐居山林的想法如何
  • 拟近东林寺:打算靠近东林寺,也就是靠近佛教寺庙
  • 溪边结一庐:在溪边建造一所小房子,即筑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岁暮”二字点明了时间的概念,而“已任时命去”,则直接表达了对天命的顺从以及随之而来的离去感。随后的“亦从岁月除”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而表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外在世界的空灵。“中心一调伏”,意味着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宁静。而“外累尽空虚”,则揭示了外在的物质追求和名誉地位都已烟消云散。这样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自己的未来设想。“名宦意已矣”,表明他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林泉计何如”,则是在询问退隐归田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这句诗表达了他想要远离尘世喧嚣,寻找一处清静之地的愿望。东林寺作为佛教圣地,自然成为了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同时,“溪边结一庐”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岁月流转中的心灵历程,展现了他对生命、名利、隐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