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注释】
- 西明寺:唐时洛阳名刹,在今河南洛阳市。
- 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 题名处:指当年元稹与白居易的相识之地。
- 芸香吏:芸,一种草。香,这里指芸香。芸香吏,指芸香树。
- 方知:才得知,才明白。
- 何况:何止?何况,表示递进。
- 讵(jù):岂。
- 红芳:红花盛开,花正鲜艳。
- 侧:同“佘”,余下。
- 思悠哉:意谓思绪飘渺,悠然自得。
【译文】
前年我俩曾在此相会,今日重来赏花情更浓。
你已作芸香吏,我三度见牡丹开春。
岂能只怪花堪惜?才知岁月催人老。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还未回心已焦!
谁知红艳花边留余香,春尽思远情悠悠!
【赏析】
此诗为诗人对友人元稹的怀念之作。诗中既写友情,又寓身世感。全诗四句,每句八言,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优美。
开头两句“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是说去年两人曾在西明寺题名,今日故地重游,赏花而来。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含着深厚的友谊和别后的思念。
第三、四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是诗人回忆与元稹的交往。当时元稹任芸香树官,诗人三次来到西明寺,每次都见到他。这句诗不仅表明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而且暗示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诗人感慨不已。
接下来两句“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欣赏花儿的美丽,但更应该珍惜时光,因为岁月无情地催人老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两句“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和“思悠哉”,则是诗人对于友人未来生活的忧虑和关切。诗人担心友人是否已经回到了故乡洛阳,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快乐无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通过对西明寺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