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久不记日,南窗昏复昏。
萧条草檐下,寒雀朝夕闻。
强扶床前杖,起向庭中行。
偶逢故人至,便当一逢迎。
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
闲谈胜服药,稍觉有心情。

卧久不记日,南窗昏复昏。

萧条草檐下,寒雀朝夕闻。

注释:

  • 病中: 指作者卧病在床。
  • 强扶: 勉强支撑着。
  • 起向庭中行: 起身走向庭院。
  • 偶逢故人至: 偶然遇到老朋友来访。
  • 移榻就斜日: 移动坐榻让阳光斜照。
  • 披裘倚前楹: 穿着皮衣靠在堂屋前的柱子上。
  • 闲谈胜服药: 闲聊胜过吃药治病。
  • 稍觉有心情: 逐渐恢复了一些精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期间,与朋友相逢时的情景。首句“卧久不记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卧床不起,对时间的感知变得模糊。紧接着的“南窗昏复昏”则具体描绘了室内昏暗的环境,暗示了病情的严重。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也能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细微变化——草檐下的寒雀,以及偶尔传来的寒雀叫声。

接下来两句,“萧条草檐下,寒雀朝夕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境。尽管身处简陋的环境中,但诗人的内心并未因此感到颓废或绝望,反而在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这种感受或许正是诗人从病中恢复过来的动力所在。

接下来的四句“强扶床前杖,起向庭中行。偶逢故人至,便当一逢迎。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以及在疾病中的乐观态度。即便身体虚弱,诗人依然坚持出门散步,享受着与老朋友相聚的乐趣。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最后的两句“闲谈胜服药,稍觉有心情。”则是对整首诗情感基调的升华。虽然疾病缠身,但通过与友人的交流和交谈,诗人感到心情有所好转。这种情感的转变,既是对外界环境的积极回应,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自我调节和疗愈。

这首诗通过对病中友人相访的细致描绘,展示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系对于个体心灵的重要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