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这首诗的原文是:

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题和开篇

“桐花”:指桐树上的花。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这些花开始开放。

2. 开头四句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春天到来时,万物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时机。清明时,桐树开始开花。

3. 第五至第八句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为什么会在这里(巴峡地区),桐树在十月才开花呢?

4. 第十至第十四句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这种变化难道是自然的道理改变了吗?还是因为土壤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呢?

5. 第十五至第十六句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这里的地气(即土壤中的气候)与寒冷或温暖相反;天时(天气变化)也颠倒了生死的法则。

6. 第十七至第十八句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植物虽然坚强,但它们的命运还是很难改变的。

7. 第九十九句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不均匀,树木的开花、结果、枯萎都变得非常不同。

8. 最后两句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更何况我这样的北方人,不能忍受南方的炎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强壮的人长寿,体弱的人早死,这之间有什么规律可循?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北两地桐树的开花期,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气候变化的无奈。诗中的桐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桐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季节变换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