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閤,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译文】

骑马出西城,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閤,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注释:

(1) 登龙昌上寺:登龙昌,在今江苏丹阳西北,晋代为建康(今南京)的别称。

(2) 钱舍人:指唐代著名诗人钱起,曾任虞部员外郎、郎中。

(3) 西郭:西城外。

(4) 悠悠:无目的地徘徊,这里指漫无目的地行走。

(5) 高寺:即高僧寺,在今江苏丹徒西南。《太平广记》卷二八引《法苑珠林》引《冥祥记》云:“高寺,晋末有沙门释道安,于斯讲《般若经》,后汉明帝夜梦见神人相与论说,明日遣黄门侍郎蔡邕等十二人往问其说。道安曰:‘佛是胡神,中国人不应敬仰。’帝怒而杀之。道安遂遁入深山,后遇王逸民,得度世。”

(6) 白云期:意指佛祖的期许。白云,佛教中象征清净、解脱的境界,也比喻高僧。

(7) 虚槛:空阔的栏干。

(8) 前山:指前面那座山。

(9) 青龙阁:《太平御览》卷七六五引《江表传》云:“晋明帝大营宫室,立青龙、白虎二殿,以四灵饰之。又起华林园,园中有太乙、太仓、天渊池……”“青龙”指青龙殿,“玉峰”指玉峰阁,皆指帝王所居之所。

(10) 松雪句:《全唐诗》卷三九〇收有刘长卿《送郑侍御使北庭》诗:“松雪满山石”,此诗当作于诗人送客之际,故有此语。松雪,松枝上的积雪,常用来形容松柏苍翠挺拔。

(11) 鸾鹤:古代传说中的仙禽名。《庄子·逍遥游》:“吾与子游于无穷之间,待子之来,而不知子之既来。子向于海市,而辞焉,归反于穷阎,穷阎指贫家,见藐姑射山上的神人乘着云气飞升而去,于是怅然自失,举首仰望,只见茫茫白云之中,一只青鸾鸟正展翅飞翔。

赏析:

这首诗写登高寺望江南所见山水风光,抒写了作者对佛理的向往和对友人钱起的怀念之情。

第一、二句写自己骑在马上从西城外出发,漫无目的地行走着,心中没有目标,也没有目的。“欲何之”,想要做什么?“何之”就是去哪里的意思。诗人用这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内心迷茫,没有目标的状态。这两句诗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的情感非常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第三、四句写自己登上高僧寺,遥望前方的山水。“虚槛”“白云”,表现了诗人对佛理的向往和追求。诗人站在高僧寺的栏干上,远眺前面的山峦,那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诗人用“虚槛”“白云”两个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理的追求和向往。

第五、六句写自己站在高僧寺的虚廊上,俯瞰前面的山川景色。“前山”“碧参差”,表现了诗人看到眼前美景时的欣喜之情。诗人站在虚廊上,俯瞰前面的山川景色,看到了一座座青山绿水,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用“前山”“碧参差”三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欣赏。

第七、八句写自己看到一座座山峰时,想到了远方的友人钱起。“忽似青龙阁”,诗人忽然想起钱起曾在《奉和钱郎中答卢少府早春即事》中提到的“玉峰”。这里的“青龙阁”和“玉峰”都是指帝王所居之所,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来表示自己对钱起的思念之情。“同望玉峰时”,诗人想起了和钱起一同欣赏美景的情景,那种美好的景象让他久久不能忘怀。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钱起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