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
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
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诗解及译文第一首: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
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注释与赏析:

  • 疏芜南岸草: 疏芜指的是稀疏的草地,南岸则指明了方向和位置。
  • 萧飒西风树: 描述西风带来的萧瑟感和树影摇曳的景象。
  • 秋到未几时: 秋天已经到来,但时间还并不长。
  • 蝉声又无数: 指蝉鸣不断,数量众多。

第二首: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注释与赏析:

  • 池中水依旧: 池塘里的水还是那样清澈。
  • 城上山如故: 城市上方的山峰依然耸立。
  • 独我鬓间毛: 我自己的鬓角上的白发。
  •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荣誉和年龄都像早晨和傍晚一样迅速消逝。
  •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我的年龄和寿命已经开始衰退,而青春和活力却似乎刚刚开始。

综合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杜甫在晚年时所作,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衰老的无奈。诗中的“疏芜”、“西风”、“萧飒”等词汇,都描绘出了秋天特有的萧瑟景象,而“蝉声”则是秋天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感叹,也表达了对自己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反思。诗中的“时命始欲来”和“年颜已先去”两句,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而“独我鬓间毛”,则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无力改变的现实。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衰老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哲思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