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诗句解析】
- 玩:欣赏,喜爱。
- 二首:两首。
- 前檐:屋檐前部,指窗下。
- 北窗北:北窗下。
- 窗竹多好风:窗下的竹子因为风的缘故显得更加美好。
- 檐松有嘉色:檐下的松树因为风的缘故显得更加美丽。
- 幽怀一以合:内心的幽情与这两样东西完全契合。
- 俗念随缘息:世俗的杂念随着这些自然景物而消散。
- 在尔:你们。
- 无情:无心,没有心机。
- 于予即有得:对我而言,你们是有所得的。
- 性相近:本性相近。
- 不必动与植:无需区分植物和动物。
【译文】
窗下的竹子因为有风的缘故而显得更美好,屋檐下的松树因为有风的缘故而显得更美丽,内心与这两者完全相契,世俗的杂念也随之消散,虽然你们是无心之物,却对我个人有着益处,由此可知,万物的本性相近,无需区分它们是否为动植物。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小诗,通过赞美竹和松,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情。诗人通过对竹子和松树的描写,抒发了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独到感悟。
首两句“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描绘了诗人喜欢这两种自然景物的场景和位置。这里用“前”和“北”作为修饰语,强调了他对这些景物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种喜好的专注和执着。
接下来的“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进一步描绘了这两种景物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竹和松的不同之处。竹因为风的缘故显得更好,松则因为风的缘故显得更好,这既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也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认识。
接下来两句“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这些景物的和谐统一。他认为,他的内心与这些景物完全相契,世俗的杂念也随之消散,这种心境达到了一种极致的自由状态。
最后两句“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则是诗人对这两种无生命物体的评价。虽然他对这些无生命物体并无情感,但它们对他却有着极大的益处。这种评价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揭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咏物为主,通过赞美竹和松,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独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