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
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
玩松竹二首
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
栖息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我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各自满足其所安,不知他物好。
注释
龙蛇:指蛟龙和蛇。隐:隐藏。麋鹿:《诗经·小雅·北山》:“于丘之隅,羊肠一何修。”毛传:“麋鹿所生之地。”这里指山林。
栖凤:指凤凰栖息的地方。安:安居。梧桐:《尔雅·释木》:“檵木……其皮可以为之鼓。”郭璞注:”今梧桐木也。”梧:梧桐树。潜鱼:指鱼儿潜藏于水中。藻:水草。
吾:我。庐:房屋。道:这里指儒家的主张、道德修养之道。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诗人喜爱自己住所前后种满了松树和竹子,这样他就可以在这里安心地生活,直到老死。
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再追求其他事物了。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归心似箭,渴望隐居山林生活的诗作。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第一句“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以龙蛇和麋鹿比喻隐居者,表达了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里的“大泽”和“丰草”都是自然的景观,象征着广阔的天地。
第二句“栖息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状态。他们像凤凰一样栖息在梧桐树上,如鱼儿一样在水中快乐地游弋。这里的“梧”和“藻”也是自然的象征,代表着宁静和自由。
第三句“我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表明诗人自己也是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的。他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过着符合自己道德观念的生活,感到无比的快乐。
最后一联“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隐居者一样,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过上平静而满足的生活。这里的“前松后修竹”,既是指他居住的房子周围有松树和竹子环绕,又暗示了他追求的精神生活。最后一句“偃卧可终老”,则表达了他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心灵的关注,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提示人们应该珍惜当下,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