匼匝巅山万仞馀,人家应似甑中居。
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
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畬田不解锄。
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注释: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匼匝巅山万仞馀,人家应似甑中居。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
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畬田不解锄。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表达了他对元稹到通州任官后,对通州生活的种种感慨。
一、二句描绘了通州地势险峻,环境恶劣的特点。“匼匝巅山万仞馀”,匼匝巅山高耸入云,山顶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巍峨壮观的感觉。“万仞”一词形容山峰之高,极言其陡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人家应似甑中居”,这里的“甑”是一种古老的炊具,用来蒸煮食物。诗人通过比喻,将通州的人们比作在甑中生活的人们,形象地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艰苦。
三、四句描述了元稹在通州的生活状态。“寅年篱下多逢虎”,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说寅年(虎年)的人容易遇到危险,而元稹却在这里度过了一年,说明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亥日沙头始卖鱼”,这里的“卖鱼”也是比喻,指人们在沙地上捕鱼为生。这句诗表达了元稹在通州的生活状态,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依然坚持下去。
五、六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元稹面对困境的决心。“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畬田不解锄”,这里的“衣斑”形容衣物破旧,“梅雨”是指梅子成熟季节的雨水,“长须熨”是说元稹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自己的衣物。“米涩畬田不解锄”,这里的“畬田”指的是山地农田,“不解锄”则是说元稹为了工作而忽略了耕种。这两句诗表达了元稹在通州工作时的辛勤与付出。
七、八句是整首诗的核心部分,也是对元稹的一种鼓励和期待。“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这里的“三考”指的是科举考试,是当时读书人最重要的考试。“愁杀李尚书”中的“李尚书”可能是元稹的官职或身份的象征,表示元稹曾因此感到极度焦虑。这里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元稹的期望,希望他在通州能够安心工作,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