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海内恓惶地,司马人间冗长官。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举目争能不惆怅,高车大马满长安。
解析
诗句解释
- “通州海内恓惶地”: “通州”指的是唐朝的通州(今属北京),是当时的一个重要港口,也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海内恓惶地”表达了这个地方在当时社会中的不安与动荡。
- “司马人间冗长官”: “司马”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负责管理官员或地方官的人。“人间冗长官”形容的是这些官员的忙碌和责任重大,但往往不被重视。
- “伤鸟有弦惊不定”: 此句借用了古代故事中鸟被弦所吓的情景,比喻那些被政治斗争牵连、感到恐惧不安的官员们。
- “卧龙无水动应难”: 这里的“卧龙”是指诸葛亮,一个智谋出众的历史人物,而“无水动应难”则意味着即使没有外部压力,他也难以行动或有所作为,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局限性。
- “剑埋狱底谁深掘”: “剑埋狱底”可能指代历史中的冤案或秘密,“谁深掘”表示对这些真相的探寻和挖掘。
- “松偃霜中尽冷看”: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寒冷季节中树木的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政治上的冷漠。
- “举目争能不惆怅”: “举目”指的是放眼望去,“争能不惆怅”表示在众多人中,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有用或得到重用。
- “高车大马满长安”: 最后一句通过描述长安城(当时的都城)中到处都是豪华车辆和马匹,来表达繁华景象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安。
译文
通州是个充满忧虑的地方,司马大人在人间担任着繁重的任务。
受到惊吓的鸟儿因为被弦弹而无法平静,卧龙虽有智慧但因缺少水源而难以施展才能。
谁又能深挖出那隐藏在监狱深处的秘密呢?松树在寒风中倒下,只能任凭风吹雪打。
放眼望去,谁能真正做到有用,不为这世界带来愁思?高耸的车马填满了长安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政治纷争、社会不安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整体而言,诗风深沉而不失激昂,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期待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