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
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
为君歌往事,岂敢辞劳虑。
莫怪言语狂,须知酬答遽。
江南腊月半,水冻凝如瘀。
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
鱼尾上奫沦,草芽生沮洳。
律迟太簇管,日缓羲和驭。
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
四野万里晴,千山一时曙。
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
善恶有惩劝,刚柔无吐茹。
两衙少辞牒,四境稀书疏。
俗以劳徕安,政因闲暇著。
仙亭日登眺,虎丘时游豫。
寻幽驻旌轩,选胜回宾御。
舟移溪鸟避,乐作林猿觑。
池古莫耶沈,石奇罗刹踞。
水苗泥易耨,畬粟灰难锄。
紫蕨抽出畦,白莲埋在淤。
萎花红带黯,湿叶黄含烟。
镜动波飐菱,雪回风旋絮。
手经攀桂馥,齿为尝梅楚。
坐并船脚欹,行多马蹄跙。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
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
为君歌往事,岂敢辞劳虑。
莫怪言语狂,须知酬答遽。
江南腊月半,水冻凝如瘀。
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
鱼尾上奫沦,草芽生沮洳。
律迟太簇管,日缓羲和驭。
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
四野万里晴,千山一时曙。
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
善恶有惩劝,刚柔无吐茹。
两衙少辞牒,四境稀书疏。
俗以劳徕安,政因闲暇著。
仙亭日登眺,虎丘时游豫。
寻幽驻旌轩,选胜回宾御。
舟移溪鸟避,乐作林猿觑。
池古莫耶沈,石奇罗刹踞。
水苗泥易耨,畬粟灰难锄。
紫蕨抽出畦,白莲埋在淤。
萎花红带黯,湿叶黄含烟。
镜动波飐菱,雪回风旋絮。
手经攀桂馥,齿为尝梅楚。
坐并船脚欹,行多马蹄跙。
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和微之诗二十三首》中的第三首,也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共四句一韵,节奏感强烈,读来朗朗上口。
第一句“送春君何在”,直接点明了主题——送别春天。这里的“送春”并非字面上的送走春天,而是借指告别过去的岁月,迎接新的一年。第二句“忆我苏杭时”,诗人回忆自己在杭州、苏州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第三句“为君歌往事”,诗人为了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特意唱起了与友人共同经历的那些往事。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第五句“寒景尚苍茫”,描绘了春天依然寒冷的景象,暗示着离愁别绪的浓重。第六句“和风已吹嘘”,尽管春风已经吹拂大地,但春天的气息却未能驱散心中的离愁。第七句“女墙城似灶”,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城墙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座巨大的灶台。第八句“石奇罗刹踞”,则用“罗刹”这一佛教传说中的恶鬼形象来形容岩石的形状奇特,令人感到恐怖。这两句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氛围。
诗人转而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第九句“水苗泥易耨”,用“水苗”比喻嫩绿的稻田,用“泥”表示土壤的松软,形象地展现了春天农田的景象。第十句“畬粟灰难锄”,则以“畬粟”即早稻为例,说明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农民们仍需辛勤劳作,无法轻松地除去田间的杂草。第十一句“紫蕨抽出畦”,描绘了紫蕨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情景。第十二句“白莲埋在淤”,则用白莲代替莲花,暗喻那些被淤泥埋没的希望和梦想。这些诗句既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萎花红带黯,湿叶黄含烟”,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前一句写落花虽然凋零但仍带着一抹红色,后一句写湿叶虽然显得暗淡但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两句诗通过对花朵和树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既哀伤又美丽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留恋之情。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