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花院月,耿耿兰房烛。

中有弄琴人,声貌俱如玉。

清泠石泉引,雅澹风松曲。

遂使君子心,不爱凡丝竹。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顺之琴者》

阴阴花院月,耿耿兰房烛。 中有弄琴人,声貌俱如玉。
清泠石泉引,雅澹风松曲。 遂使君子心,不爱凡丝竹。

译文:

花园中的月光明亮,兰花房间的烛光闪烁。 里面有一位弹奏古琴的人,他的音乐声音和相貌都如同白玉。 那清澈的泉水被引入琴音中,优雅的风吹拂着松木的旋律。 这让君子的心灵变得纯净,不再对普通乐器的音乐感到喜爱。

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花园中的美景以及其中一位弹奏古琴人的情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使得听者能够感受到音乐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诗中的“弄琴人”不仅代表了艺术本身,更象征着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高尚情操的推崇。

注释:

  • 阴阴(yīn yīn):形容月光柔和明亮。
  • 花院:指的是有花卉装饰的庭院。
  • 耿耿(gěng gěng):形容烛光明亮,闪烁不定。
  • 弄琴人:指弹奏古琴的人。
  • 声貌:音乐的声音和形象。
  • 清泠(qīng líng):清凉透明,这里形容泉水的清冷。
  • 雅澹(yǎ dàn):形容风的轻柔和松木乐曲的淡雅。

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词汇和意象,白居易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诗意的场景,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音乐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唐代诗歌中,此类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欣赏。这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的文化审美及其在现代的价值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