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掩弊庐,高居敞华屋。
新昌七株松,依仁万茎竹。
松前月台白,竹下风池绿。
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
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
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

【注释】

陋巷:贫穷的街巷。掩:遮盖。敝庐:破旧的房子。高居:高官显贵的家,这里指崔十八的府宅。敞华屋:宽敞华丽的屋子。新昌:地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七株:形容松树多。依仁:指崔府的园林。万茎:形容竹子多。月台:指月光映照下的台阶。风池:指清凉的水塘或水潭。微尚:微薄的愿望。幽独:孤独。聊自足:姑且满足自己的欲望。

【译文】

在贫困的街巷中,掩没了我那破旧的房屋;但在这高官贵族的府邸里,却可以住进宽敞华丽的居室。

在新昌,有七棵松树,在崔府的庭院里,有成万的竹子。

松树前有月光洒落的台阶,竹子下有清凉的水潭和绿竹。

您到我的书房里睡觉,我在您的亭子里住宿。

我们平生都有一种微薄的愿望,彼此都有许多孤独的时候。

何必要归还原主人,只要两心相慰,就完全可以满足。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友人兼抒己意的诗。诗人在贫贱之时,曾借宿于崔十九新昌宅中的松竹之下,而崔氏也常来作者的书斋小憩,因而有了这首诗。全诗以写友情为主,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志趣和不慕荣利的心情。

首联两句,先写崔十八的府第,再写自己的陋巷住宅。这两句用对偶句式,一扬一抑,形成鲜明的对照。“掩”字和“蔽”字,写出了崔府的豪华,“敞”字和“开”字,写出了自己的清寒。

颔联两句描写崔府的松竹之盛。“七株松”是虚数,言其繁茂;“万茎竹”是实数,言其众多。“高”与“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依”字,不仅写出了崔氏对松竹的珍爱,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这些青翠植物的喜爱。

颈联两句描绘崔氏的园林风光。“月台”、“风池”二字,既写出景物,又烘托人物。

尾联两句,写崔氏来访,自己设宴留客。这两句既是叙事,也是写景,通过写宴饮之乐来衬托友情之深。“平生”二字,既写出自己对名利看得很淡,又表明崔氏来访对自己而言,是莫大的快乐;“彼此”则写出两人相互交往,感情甚厚。最后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愿追逐名利、追求高雅情趣的思想感情。

此诗是一首题赠诗,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表露出赠与之意,而是从对方的生活和爱好出发,来表达自己对这种清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浅显,清新自然,情真意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