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
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
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
何以送闲夜,一曲秋霓裳。
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
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
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
若问此何许,此是无何乡。
【注释】
偶作二首:即“偶作二章”。偶,通“一章”,指诗篇。
盥栉:洗漱。
振衣:整理衣服。
寂然无他念:静静地,没有其他杂念。
对:面对。一炉香:指香炉中燃着的香料。
膏粱:指美食。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意思是说食物的粗细和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了。
羲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伏羲(也称“太昊”)。这里指自然、宁静的境界。
日西引杖屦:太阳偏西时,拄着手杖,穿着鞋,到户外散步。
觞:酒杯。这里指喝酒。
何送闲夜?一曲秋霓裳:在闲暇的夜晚,唱一首秋天的歌来送别。
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一天分为五个时段,作息规律而有序。
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喜欢自己年纪大了仍然健康,不嫌弃闲散之中忙碌。
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一切的是非观念都是相通的,个人的命运与宇宙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个人的生老病死等命运可以置之度外。
此是无何乡:这是没有什么地方的地方,即超脱世俗的世外桃源。
【赏析】
这是两首写诗人日常生活琐事的小诗。作者在《偶作二首》中描写了自己的生活情况和情趣,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第一首前两句写早晨起床后的日常生活。早晨起来后,先洗脸、梳头,整理衣服然后进入佛寺打坐参禅。整首诗从起早到入定,再到出家,最后回到现实生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淡于名利、安于清贫的思想。他既没有羡慕权贵,也没有追求富贵,而是过着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豁达胸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一些士大夫阶层的颓废心态。
第二首前四句写诗人的日常生活。每天的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早上起床后洗漱梳头、整理衣服,然后上山打坐参禅;中午时分下山吃饭、休息;下午继续打坐参禅、散步游玩;晚上则读书吟诗,饮酒作乐。
这首诗通过细腻地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其中,“食亦非膏粱”一句,揭示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而“卧可致羲皇”一句,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第三首前两句写诗人在闲暇时刻的消遣方式。他喜欢在傍晚时分,拄着手杖、穿着鞋出门散步;或者坐在窗边喝茶、吟诗作赋。这些活动既满足了他对美的追求,又让他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闲适中度过美好时光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通过细腻地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淡于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一些士大夫阶层的颓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