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解析】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秋天的景色吸引了闲人,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漫步在山林中,不知不觉已经游玩了很长时间,一点也不觉得累。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他拄着拐杖,放下车子,步行十里路,去会见他的和尚朋友。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从前他曾经忧虑自己活不过六十岁,因为身体多病,不能支持生活。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如今他已经活到了这个年纪,身体虽然有些虚弱,但并不感到痛苦。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他的心情随着周围的景物变化而产生兴奋,这是因为他行走在路上,所以体力消耗大,因此知道自己的身体很虚弱。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他在山上寻找云雾缭绕的地方,在泉水旁边聆听它滴水的声音。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他的同乡南村的居士韦处士,以及住在西寺里的闲居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他们在山头和水边听到僧人的打禅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游览的诗。首联描写秋日游山的情景。颔联写游山的目的,是为了拜访友人、结交友谊;颈联写游山的感受,是身心愉悦、精神饱满;尾联写游山的结果,是身体瘦弱但仍不感觉苦痛。全诗以游山为线索,表现诗人的游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