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
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挍潘安白发生。
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
注释:
不准拟二首:即《谪湘诗》。
忆昔谪居炎瘴地:回忆起当初被贬谪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之地。
巴猿引哭虎随行:指诗人被贬谪时,听到巴渝猿猴的啼哭声,看到老虎跟随在他的身后。
多于贾谊长沙苦:意指诗人被贬谪的地方(长沙),生活比汉代文学家贾谊更加艰苦。
小挍潘安白发生:意指诗人被贬谪后,容貌比古代美男子潘安更加年轻俊朗。
不准拟身年六十:意指诗人被贬谪后,年龄已经六十岁,但是心情并不沮丧。
游春犹自有心情:意指尽管年事已高,但是诗人仍然热爱生活,乐于游览春天的美景,心情依旧愉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谪居湘江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贬谪生活的坦然接受。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形式整齐,意境宏大。
第一句“忆昔谪居炎瘴地”,回忆了诗人当年被贬谪的情景,那是一个炎热潮湿的地方,充满了瘴气。
第二句“巴猿引哭虎随行”,描绘了诗人被贬谪时的悲凉场景,听到巴渝(今重庆一带)的猿猴啼哭声,看到老虎跟随在他的身后。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被贬谪时的心境和遭遇。
第三句“多于贾谊长沙苦”,意指诗人被贬谪的地方(长沙),生活比汉代文学家贾谊更加艰苦。这句强调了诗人被贬谪后的艰难处境。
第四句“小挍潘安白发生”,意指诗人被贬谪后,容貌比古代美男子潘安更加年轻俊朗。这是诗人对自己外貌的一种自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不被贬谪的庆幸。
最后一句“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意指尽管年事已高,但是诗人仍然热爱生活,乐于游览春天的美景,心情依旧愉悦。这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我的肯定。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被贬谪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变化,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贬谪生活的坦然接受。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