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
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
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
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
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
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
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
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

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

注释:小庭院里也有月光,小院子里也有花朵。可惜这些美好的景色,却不懂得嫌弃贫穷的人家。我拿着菱角吹笙簧,谷儿弹奏着琵琶。随手在红绸上跳舞,在紫色绸上唱歌。村里人唱歌,村民跳社舞,客人讽刺主人自夸。只要自己快乐,不在乎钟声和鼓声。注释:注释:我拿着菱角吹笙簧,谷儿弹奏着琵琶。随手在红绸上跳舞,在紫色绸上唱歌。村歌与社舞,客人讽刺主人自夸。只要自己快乐,不在乎钟声和鼓声。

赏析: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小庭”和“小院”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而“月”和“花”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宁静的背景。这种美景让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诗人用“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来表达他对这种美景的感慨。他感叹这种美景是如此美好,以至于它不会嫌弃贫穷的人家。这里的“可怜好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赞美,而“不解嫌贫家”则表达了他对这种美景的珍视和感激。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诗人用这两种乐器来表现音乐的魅力。他拿起菱角吹奏笙簧,又让谷儿弹奏琵琶。这两种乐器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音色和风格,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这种音乐之美让诗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世界之中。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则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上的欢快场景。他随手在红绸上跳舞,又在紫绸上唱歌,展现出一种随意而自然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自由,也让整个宴会显得更加欢乐和祥和。

“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则揭示了宴会中的一种互动关系。村民们唱着歌,村民们跳着舞,而客人则嘲笑主人的自夸。这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和情感交融。

接下来的四句诗则描绘了宴会中的其他活动。诗人请客人喝酒,希望看到他们红润的脸颊;客人知道主人的好意后,便慷慨地增加酒水的数量。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宴会中的热闹氛围和人们的友好相处。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则描绘了宴会中的美丽女子们。她们左顾右盼,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魅力;而主人则命令年轻的女子们前来侍候客人。这种场面让人感受到宴会中的繁华和奢华。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则描述了诗人对客人的感激之情。他长跪感谢这些尊贵的客人的到来,并表示自己在简陋的环境中迎接他们。这种谦逊和真诚的态度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谦逊和善良。

最后四句“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则描绘了宴会结束时的情景。客人离去后,诗人还有余兴未尽,于是独自饮酒吟诗。这种独自享受的过程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情绪所困扰,而是选择在夜晚静谧的时刻独自吟诵诗歌。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中的欢乐、繁华和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生活中的不同侧面,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