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沉沉。
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
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
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
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
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
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眼前尽日更无客,膝上此时唯有琴。
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退居池上时,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画面。全诗四联七十六句,每一句都写景,没有一句是抒情的。但通过景物的描写,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所思所想。

首联两句,写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沉沉之景。“森森”形容竹林茂密,“沉沉”写南潭水深。“西溪”“南潭”,泛指西湖。这两句话,以“西溪”与“南潭”的景色作比,将西溪的竹森森和南潭的水沉沉相映成趣,生动地表现出西溪的幽静之美。

颔联两句,写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之景。这两句中,“丛翠”、“万竿”、“湘岸”、“空碧”等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湘岸色彩浓艳的特点。“松江”即今浙江嘉兴一带。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片绿色的丛翠中,有一片空碧的湖水像一块翡翠一样镶嵌在那里。

颈联两句,写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之景。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将浦派和桥岛比喻为人。“浦派”是指西湖上的河流,“桥岛”是指西湖上的美丽小岛。这两个词在这里被用来描述它们的形状。诗人说,浦派的水流曲折迂回,让人分不清它的距离远近;而桥岛的地势高低不一,让人无法看清楚它的方向方位。

尾联两句,写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之景。这里的“澄澜”、“方丈”、“咫尺”等词语,都用来形容水的清澈和深邃。诗人说,湖面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天空的云彩,让远处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而湖面上的水波倒影却显得十分清晰,仿佛距离只有几米。

末联两句,写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之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独自在湖边漫步,思考着过去的事情。他想到了洛阳,想到那里的冠盖堂皇,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西河,那里的风景一定也很美。

最后两句,写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之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听说西河一带没有泉水和池塘,也没有云林这样的美景,感到十分惊讶。

整首诗通过对西溪、南潭等地方的自然风光进行细腻入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