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
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
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迨兹八九载,有减而无加。
去春已稀少,今春渐无多。
明年后年后,芳意当如何。
命酒树下饮,停杯拾馀葩。
因桃忽自感,悲咤成狂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种桃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种桃歌
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
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
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迨兹八九载,有减而无加。
去春已稀少,今春渐无多。
明年后年后,芳意当如何。
命酒树下饮,停杯拾馀葩。
因桃忽自感,悲咤成狂歌。

译文与注释:

  1. 吃了桃子就留下桃核,一年后桃核就发芽了。
  2. 两年后,桃树开始长出了枝桠和叶子,到了第三年就会开花。
  3. 我还记得五六岁时,那桃花非常鲜艳美丽。
  4. 到现在已经八九年了,桃花的数量减少了,但质量并没有提高。
  5. 去年夏天桃花已经变得很少了,今年春天更是逐渐消失不见了。
  6. 如果到了明年之后,那桃花的香气将会怎么样呢?
  7. 在树下命令仆人给我倒上一杯美酒,然后停下酒杯捡起一些桃花来品味。
  8. 看到桃树我突然感慨万分,于是激动地唱出了一首疯狂的歌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种植桃树的过程为线索,通过时间的推移描绘出桃花由盛开到凋谢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诗中“食桃种其核”一句,点明了种植桃树的初衷,即为了吃桃后留下桃核以便再种。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种植行为,更是一个关于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思考。桃核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再生,而桃树则是这一过程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桃树的生长过程被诗人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一年的新芽到两年的枝桠和叶子,再到三年的花朵盛开,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当桃花盛开时,诗人又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美好的事物很快就会消逝,这种感慨在诗中反复出现,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人通过对桃树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了自己的感慨。他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那些曾经灿烂如花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这种感慨不仅来自于对时间的无奈,也来自于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种植桃树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认识和感慨。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