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从李都尉,双鞬照马蹄。
擒生黑山北,杀敌黄云西。
太白沈虏地,边草复萋萋。
归来邯郸市,百尺青楼梯。
感激然诺重,平生胆力齐。
芳筵暮歌发,艳粉轻鬟低。
半酣秋风起,铁骑门前嘶。
远戍报烽火,孤城严鼓鼙。
挥鞭望尘去,少妇莫含啼。
【注释】
从军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李都尉:唐初名将李靖,曾为北门长史,因功封成安县开国侯。
双鞬(jiān):古代骑士用弓带的两侧装箭袋,用来装弓箭的。双,二。
黑山北:即黑山口,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
黄云西:指黄龙关,在今山西偏北一带。
太白:指金星,也作“太白星”。传说中金星入地则人死,出则有人。
萋萋(qīqī):草茂盛的样子。
邯郸市:战国时赵国都市,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
青楼:泛指妓院。
芳筵:指歌舞宴席。
艳粉:指美女。轻鬟:指女子发髻上插着的花朵或饰物。
半酣:酒喝到一半时分。
严鼓鼙:指战鼓声。鼙(pí),一种大鼓。
少妇:年轻女子。含啼:犹含泪。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夫思妇之情的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随军出征的壮烈情景;后八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调悲壮激昂。
开头四句,点明自己的身份和征战之地、时间。“昔从李都尉”,李都尉,就是李靖,唐朝名将,以善将兵而著称于世。“双鞬照马蹄”,意思是说,他骑的是两匹马,一手持弓,一手执箭袋,威风凛凛地驰骋在战场上。“擒生黑山北”,说的是他在黑山以北擒拿了敌人。“杀敌黄云西”,指的是他在黄云山(即黄河以南)打败了敌军。这三句诗,把诗人的英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中间八句是诗人在军中生活的实录。“太白沈虏地”,太白星落下的地方,就是金星入地而死的地方,这里暗指战争结束。“边草复萋萋”,战争结束后,边塞的野草又长得绿油油了。“归来邯郸市”,邯郸,战国时赵国的国都,故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这句说的是,凯旋归来。“百尺青楼梯”,指邯郸城里的高楼。这句说的是,回到邯郸城以后,登上那高高的楼房,放眼远眺,只见一片葱绿的原野。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身经百战,凯旋回朝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最后六句写诗人内心的感受。“感激然诺重”,这里的“然诺”指的是诺言,“诺”即“诺言”。意思是说,这次出征,朝廷对自己的信任很大,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自己才更加努力地去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辜负朝廷的期望。“平生胆力齐”,意思是说,自己一生以来,一直勇猛果敢,不畏强敌。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与报国的豪情壮志。“芳筵暮歌发”,意思是说,在宴会上唱起了歌。“艳粉轻鬟低”,意思是说,美丽的姑娘们轻轻地低下头来聆听。这两句诗,描绘了宴会上欢乐祥和的场景,表现了将士们的生活情趣。“半酣秋风起”,“铁骑门前嘶”,“远戍报烽火”,“孤城严鼓鼙”,四句诗,分别写了秋风拂面、战马嘶鸣、远方烽火、严阵以待等四个场面,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战斗气氛的画面。“挥鞭望尘去”,意思是说挥起马鞭,远远地看见敌人尘土滚滚地向自己这边奔来,于是急忙掉头而去。“少妇莫含啼”,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丈夫要离开而伤心哭泣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感真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