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榻相逢宿,论诗旧梵宫。
磬声迎鼓尽,月色过山穷。
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
一宵何惜别,回首隔秋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扫榻相逢宿,论诗旧梵宫
  • “扫榻相逢”意味着主人热情迎接客人,把床铺清扫干净以便让客人住宿。
  • “论诗旧梵宫”中的“梵宫”指的是佛教建筑,这里可能是指华严寺这样的古寺。
  1. 磬声迎鼓尽,月色过山穷
  • “磬声”通常与佛教寺庙中的法事活动或僧人念经时敲击磬的声音相关联。
  • “迎鼓”则是指在寺庙中用来庆祝或其他仪式性场合的鼓声。
  • “月色过山穷”描绘了月光映照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美景的欣赏。
  1. 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
  • “庭簇”形容庭院里的植物生长得茂盛,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小圈子。
  • “安禅草”指供人静坐冥想之用的草本植物,可能是佛家的修行场所。
  • “窗飞带火虫”则描绘出一幅昆虫在窗户附近飞舞的生动画面,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感悟。
  1. 一宵何惜别,回首隔秋风
  • “一宵何惜别”表达了诗人舍不得与朋友分别的心情,即使是短暂的相聚也会珍惜。
  • “回首隔秋风”则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感到无奈,秋天的风往往让人感伤,诗人在这里用“秋风”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情绪。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中秋之夜与友人同住华严寺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感受。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磬声”、“月色”、“禅草”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在诗中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使得整个作品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