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向空斋合,无僧在四邻。
去云离坐石,斜月到禅身。
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
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竹向空斋合:竹子朝向空无一物的斋室,显得格外高洁。
无僧在四邻:四周没有僧人。
去云离坐石:离开时,云朵飘散,石头也随着离开了。
斜月到禅身:月亮斜着照在和尚的身上。
树老风终夜:树已经老了,晚上风吹得很厉害,一直吹了整晚。
山寒雪见春:山上的寒冷天气到了春天才会融化,象征着时间的流转。
不知诸祖后:不知道历代的祖师们之后是谁。
传印是何人:传承佛法的是谁呢?

译文:
竹子朝向空无一人的斋室,四周没有僧人。
我离开时,云朵飘散,石头也随之离开了。
月亮斜照着和尚的身影,夜晚里风一直吹个不停。
树已衰老,晚上的风一直吹到深夜。
山上寒冷,到了春天才会融化,象征着时间的流转。
不知道历代的祖师之后,谁又能继承佛法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清幽、宁静的诗。诗人以竹为题,通过对竹林、僧人、云影、月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对佛法或禅宗的赞美,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引发读者对人生、时间、佛法传承等问题的思考。

“竹向空斋合”一句,诗人用“竹向空斋合”来形容竹子生长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独自高洁地挺立。这种描写既体现了竹子的特性,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无僧在四邻”一句,诗人通过对比周围的环境来突出自己的清静。没有僧人在身边,使得诗人能够更好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到内心的平静。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也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与宁静。

“去云离坐石”,诗人离开时,云朵和石头都随风而去,仿佛一切都随他离去。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斜月到禅身”,诗人看到斜月照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无常的淡然态度。

“树老风终夜”,诗人感受到树老风终夜,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种描写让人不禁思考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两句“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则引发了对佛法传承和未来继承者的担忧。诗人感叹不知道历代祖师之后的传法者是谁,这反映出他对佛法传承的忧虑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传承的担忧。它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世间万物的深深敬畏和对佛法传承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