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镇周天险,东南作北关。
埭横江曲路,戍入海中山。
望越心初切,思秦鬓已斑。
空怜上林雁,朝夕待春还。
【注释】
登北固山:登上北方的北固山。
京镇周天险:京师(即南京)四周地势险要如城,可以作为军事防御的屏障。周天险,周遍的险要。
东南作北关:南方是通往京城的门户,所以说东南为北关。
埭横江曲路:在江边有一道堤坝,横截过江的道路。埭,拦河筑堤的土墩。
戍入海中山:驻兵的地方就在大海之中。戍,指驻守的军队。
望越心初切:想到自己远在越中,心情很是迫切。
思秦鬓已斑:想到自己的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而鬓发已经斑白,心中充满了忧愁。
空怜上林雁:只能同情南飞的大雁,因为只有大雁能够自由地飞到北方去。上林,汉武帝所建的上林苑,这里代指北方。
朝夕待春还:希望有一天能像大雁那样回到北方去。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作者被贬为鄱阳司马时。诗题一作《登北固驿楼书怀》。诗人由“登北固山”,触景生情,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现了自己对朝廷的忠爱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意境雄浑壮阔。
第一句点出北固山的地理位置。“京镇周天险”,意谓京师(今南京)四周地势险要如城,可以成为军事防御的屏障。“周天险”三字,形象生动,既写出了地理形势,又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第二句“东南作北关”,进一步突出了北固山的战略地位。诗人认为从东南方向来看,它既是通往京城的门户,又是保卫京城的重要屏障。“作北关”,不仅强调了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而且暗示了当时安史叛军正乘虚而入,企图从东南面攻向内地。
下面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埭横江曲路,戍入海中山。”这两句诗描绘了北固山上的自然景观。“埭横江曲路”,指的是江边的土墩堤坝横亘在曲折的江面上;“戍入海中山”,则是说驻扎的军队已经进入到大海中的岛屿之上。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身处险境之中,但却依然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决心。
诗人的情感却并未因此而得到缓解。“望越心初切,思秦鬓已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站在北固山之巅,遥望着远方的故乡,心中的愁绪如同潮水般涌来。他想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而自己的鬓发也已经斑白了。这种深深的忧虑和焦虑让他感到无比痛苦。
最后两句则以想象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空怜上林雁,朝夕待春还。”这两句诗中,大雁成为了诗人的寄托对象。大雁能够自由地飞翔在天空中,而诗人则只能在北固山之巅遥望它的身影。他希望能够像大雁一样,能够早日回到北方的家乡中去。
整首诗通过对北固山的描绘以及对自己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忧虑与关切以及对朝廷的忠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