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解析】
即事:写当时的情况。破,被攻破。和亲:指汉武帝时把和亲政策用于匈奴的公主和远嫁到匈奴去的单于阏氏、贵人等。非:不是,错误。人怜:有人同情。汉公主,指汉武帝的女儿平阳公主。渡河归:指和亲。抛云髻,指将发髻抛向空中。腰支:指腰身。胜宝衣,指穿上华丽的衣服。群凶犹索战,指匈奴的首领们仍要求打仗。回首意多违:回头的意思大多不赞成。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诗人听到消息说是花门被破了,而和亲这件事却是不正确的。这里的“花门破”是指唐朝在平定了安史之乱之后,派兵收复了被占领的西域地区。这里用“花门破”来比喻唐朝军队收复了失地。这两句诗是说,诗人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禁有些感慨。“和亲事却非”,指的是汉朝和亲的政策是错误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和亲政策的不满。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这两句诗是说,人们同情那个被送到匈奴和亲的汉朝的公主,她能够平安地渡过黄河回到家乡。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那位不幸的公主的同情之情。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秋思”,指思念故乡的心情。诗人看到这位公主思念自己,不禁也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抛云髻”是形容公主的头发被风吹散在空中,形象生动。“腰支胜宝衣”是说公主的衣服华丽无比。这两句诗描绘了汉公主思念丈夫和自己的孩子的情景。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群凶”指的是匈奴的首领们。这两句是说,虽然匈奴的首领们仍然要求打仗,但公主已经回心转意,不再支持他们了。这两句表达了公主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知唐朝与匈奴和亲的消息后写的一首七绝。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和亲之事并非好事,后两句写汉公主思念亲人,不再支持和亲之事,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写汉公主的形象和行为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首句“闻道花门破”表明诗人听说了关于花门被攻破的消息,这里的“花门”指的是唐朝的边境地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次句“和亲事却非”,进一步强调和亲政策的错误性。这里的“却非”表示否定。接着,诗人描述了那位可怜的和亲公主,“人怜汉公主”表达了对她命运的同情。最后两句“秋思抛云髻”和“回首意多违”描绘了公主思念亲人的场景以及她对战争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汉公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