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注释】

寓目:目光所及,即目睹。蒲萄(葡葡):即葡萄,一种水果。苜蓿(mù xu,音木须):豆科植物,可食其叶和种子。关云:指山间的云雾。塞水:指边塞的水。羌女:指羌族女子。烽燧(fēngsuì):古代边防报警时所用的烟火信号。丧乱:指战乱。饱经过:经历过多次的战争。

【赏析】

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目睹了边陲的风物,感叹自己的迟暮年华,并感慨自己曾经历过战乱的苦难。

首句是“一县蒲萄熟”,写在长安附近一带,葡萄已经成熟了。“秋山苜蓿多”,写秋天的时候,苜蓿也丰收了。这两句写出了盛唐时期,边陲地区的繁荣景象。“一县”,“秋山”,都是说一片,说明不是个别地方,而是整个地区。从“熟”和“多”两个字可以看出,这里应该是边城或边境地区。唐代的西北边疆,特别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各州郡,都种植着葡萄、苜蓿等经济作物。由于这些地区地处边远,气候干旱,所以这里的农民特别重视灌溉,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得以丰收。

颔联“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的意思是:“关山常常笼罩着雨雾”,而边塞的水却无法形成大江大河。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边塞的天气和河流的状况。关山,指的是陕西西部的秦岭以北地区,包括今天的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关山经常云雾缭绕,雨水充沛。塞水,指的是边塞的河水,由于受高山峻岭的影响,这里的水流湍急,无法形成宽广的大河。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边关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边关自然环境的赞美。

颈联“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的意思是:“羌族的女子轻捷地骑着骆驼”,而胡族的年轻人则熟练地驾驭着骆驼。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少数民族的风情和习俗。羌族,居住在今甘肃岷县和四川松潘一带,以牧羊为业;胡儿,指北方民族,这里指回纥人。他们骑着骆驼,在沙漠中穿行,这是唐代西域交通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当时战争的重要工具。

尾联“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的意思是:我因年事已高而感到悲伤,曾经饱经战乱的苦楚。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经历。迟暮眼,是指衰老的双眼。丧乱,指战乱。饱经过,经历了许多战争的苦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受和对过去战争经历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陲的风光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边疆地区繁荣景象的赞叹之情,也反映了自己因年事已高而感到悲伤的心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盛唐诗人的豪放精神,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