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
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
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
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注释:
军吏回宫,灯火阑珊;江上舟人唱着楚国的歌声。
寒沙上雾气蒙蒙,月光映照着清冷的波浪。
壮志未酬身名已晚,衰老惭惭应对众多。
返回朝廷时戴簪带笏,身体精力如何能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诗,诗人在夜晚乘船经过江上时所作。
首联“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写舟中所见所闻。“军吏”指船上的军官,他们结束了战斗任务,准备返航了。“官烛”即官家点起的蜡烛,用以照明。“舟人”是指那些靠打鱼为业的渔民。“自楚歌”指他们在船上唱歌。这两句是描写船上的景色和气氛。
颔联“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写江上的景色。“寒沙”、“薄雾”都是形容水边环境。“落月”是天边的月亮。“清波”指水波清澈见底。这两句是描写江上景色的,其中“寒沙”一句暗含着作者对国事的忧虑。
颈联“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壮”是豪壮,“晚”是年岁已大,“身名晚”即指自己年岁已大而功名未就。“衰”是衰老,“衰惭应接多”即指自己衰老而应接的事物太多。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壮年之时,却未能建功立业,到了晚年则又应接了许多事情,心中感到悲哀。
尾联“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写诗人对未来的看法。“归朝”是回到朝廷的意思,“簪笏”是古代官员的冠饰,这里借指官职。“筋力”即体力,“定如何”是一定怎么样,表示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两句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又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即使有满腔热血,但体力也一定不能支撑了。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上景色和船上人物的活动来表现诗人的心境。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议论,情景结合,浑然一体。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