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
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

将晓二首

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

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

注释:

  • 石城:指古代的石城墙。《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临江国”,临江国即今江西省境内。
  • 击柝:古代一种夜间巡逻警戒的方法,敲击梆子以报时和警戒。
  • 铁锁:用铁链连接两岸,防止船只沉没。
  • 鼓角:古代战争中用以发出信号或指挥军队的器具。
  • 荒塞:荒凉的边塞。
  • 蜀使:指来自四川的使者。
  • 百蛮:泛指周边各部族。
  • 舟人:指船上的水手。

译文:
石城的城墙被敌军击打,铁门欲打开关。
鼓角声在荒凉的边塞回响,星河落下在朝阳山。
巴人常常遇到小挫折,蜀使前往无法归返。
年老孤独的帆船颜色,漂浮在百族蛮夷之中。
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
壮惜身:感叹自己的年纪已高,难以为继。

赏析:
杜甫的《将晓二首》,通过描绘黎明时分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即将结束的夜晚和即将到来的黎明的感慨。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思考。

诗的第一句“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描述了清晨时分的情景,城墙上的敲击声与即将打开的铁锁相映成趣,展现了黎明前的宁静与紧张气氛。这里的“除击柝”指的是巡逻士兵敲打梆子的声音,而“铁锁欲开关”则暗示了边境的紧张状态,可能预示着战争的威胁或和平的渴望。

第二句“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鼓角声的悲凉与星河的坠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边塞的荒凉,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第三句“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则是对当地人民的同情,他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困扰。同时,蜀使无法返回,暗示了国家的不稳定和对外交流的困难。

第四句“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则是诗人自身的写照,他虽然年老但依然坚持,就像孤帆在百蛮之地飘荡一样,不畏艰难。这里的“犯”字,表达了诗人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经历的思考。通过对黎明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