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
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
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注释:
- 南国调寒杵:南方的天气寒冷,用冬杵捣米。
- 西江浸日车:西边的江水映照着太阳。
- 客愁连蟋蟀:因为客居他乡而感到的忧愁如同蟋蟀的声音一样连绵不断。
- 亭古带蒹葭:官亭旁边是古老的草木。
- 不返青丝鞚:不再骑马返回。
- 虚烧夜烛花:夜晚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 老翁须地主:老者必须招待主人。
- 细细酌流霞:慢慢品尝美酒如流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时写给他的好友颜十少府的作品。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官亭晚坐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情感的画面。
首句“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描绘了南方的气候和景色。寒杵指冬天用的杵,暗示南方的天气寒冷;西江则指的是长江,诗人以西江为背景,映照出太阳的景象。两句合起来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冷,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次句“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诗人将客愁与蟋蟀、亭台和蒹葭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孤独和忧愁。这些自然景物仿佛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愁绪,增添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使用了“青丝鞚”和“虚烧夜烛花”两个意象,前者暗示着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后者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