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
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代天宝年间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无奈。

发同谷县(注释:离开同谷县)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注释:贤人有不穿锦衣的,圣人有不用暖席的。)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注释:何况我这样的穷人,怎么还住得起宽敞的房子呢?)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注释:但迫于世事纷扰的牵累,一年要四处奔波。)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注释:匆匆离开了那偏远的地方,远远地到达了目的地。)
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注释:在龙潭停留时,回头望白崖上的石头。)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注释:在岔路口与他们分别,紧握他们的手,流下眼泪。交情不深厚,年岁已高,心中充满悲怆。)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注释:平生懒散拙劣,偶尔得到隐退的机会,但却违背了我的愿望,让我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开同谷县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无奈。诗人以贤人不锦衣、圣人不暖席为引子,感叹自己身为贫苦之人却无法安居乐业。他离开家乡,到这偏远之地寻找隐居之地,但又因为迫于世事纷扰而不得不四处奔波。在离别之时,他紧握友人的手,流下悲伤的泪水。最后,他感慨自己的一生未能实现隐居愿望,感到羞愧。这首诗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生活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