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飖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注释】
草堂: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建的别墅,是他在成都时期的生活居所。“天下尚无宁”指当时天下还没有太平,社会战乱频繁。健儿胜腐儒:意谓战士胜过那些迂腐无用的儒生。飘飖:飘荡的样子。何地置老夫:何处才能安置我这个老人啊。于时见疣赘:这个时候看见身上长了瘤子。骨髓幸未枯:幸好骨髓没有枯竭。饮啄愧残生:吃饭、饮水都惭愧自己的生命还长着。食薇:指吃野菜。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诗的前四句,从“天下尚未宁”到“健儿胜腐儒”,表现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深切忧虑,并流露出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飘飖风尘际”,写出自己流离失所,颠沛无定的境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混乱。“何地置老夫”,抒发了作者晚年漂泊的苦闷和无奈。“于时见疣赘”,比喻自己年岁已高,身体有病。“骨髓幸未枯”,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但精神不衰。“饮啄愧残生”,表示自己年老力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不敢自满自足。“食薇不敢馀”,表明自己过着朴素清苦的生活,不敢过分讲究。全诗表现了一个爱国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壮烈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