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
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
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
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稚子才年七岁馀,渔樵一半分渠力。
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
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
洛滨老翁年八十,西望残阳临水泣。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
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红车翠盖满衢路,洛中欢笑争逢迎。
【注释】
- 台: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市。石梁:指秦岭上的石桥(石门)。赤城:即终南山。扶桑:神话中的太阳神树。
- 金乌:指太阳。海:指大海。
- 安期先生:传说中求仙学道的道士。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沧海:大海。
- 潇湘:水名,湘江与潇水的合流。五湖:指洞庭湖和鄱阳湖等五个湖泊。
- 无名:指无名姓。身事:生活琐事。
- 进者恐不荣:有才能的人可能会得不到赏识。退者恐不深:没有才能的人可能会不受重视。
- 鱼游鸟逝:比喻人或事物的变迁。
- 彼此:这里指你我之间。遂生心:产生某种想法。
- 身解耕耘:意思是身体力行地从事农作。妾能织:意思是妻子能够纺织。岁晏饥寒免相逼:意思是年岁已晚,饥饿寒冷得以免除。
- 稚子:小儿子。渔樵:指打渔砍柴的人。
- 吾友从军:我的一个友人要去参军。河上:黄河之滨。腰佩吴钩:腰间挂着吴地的宝剑。佐飞将:辅助勇猛的将领。
- 偶与嵩山道士期:偶然和嵩山的道士相约会。期:约定。西寻汴水:向西去寻找汴水(汴水是黄河支流,发源于河南)。来相访:来看望我。
- 落日驱车出孟津:傍晚时驱车走出孟津。孟津:地名,在洛阳附近。高歌:高声唱歌。共叹伤心地:同感悲伤的地方。
- 洛邑:即洛阳,古都。秦城:指长安。少年别:少年时的分别。两都:指长安和洛阳。陈事:陈述历史旧事。空闻说:只有传闻。汉家天子不东游:汉代皇帝不会去东方游玩。古木行宫闭烟月:古老的宫殿在烟雾缭绕中关闭,月亮也隐藏了起来。
- 洛滨:指洛阳附近的河边。老翁:指老人。八十:八十岁,年纪很大。西望:向西望去,表示思念家乡。残阳:夕阳西下。临水泣:面对着河水哭泣。自言:自己说明。生长开元中:生长在开元年间,即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武皇恩化:对皇帝的恩德教化。亲沾及:亲自受到恩惠。
- 当时天下无甲兵:那个时候,国家太平无事,不需要军队打仗。虽闻赋敛毫毛轻:虽然听说过征收赋税非常轻微、轻松。红车翠盖满衢路:形容朝廷车马华丽,道路两旁装饰着彩色的车轿和伞盖。洛中欢笑争逢迎:指洛阳城里人们互相打招呼,欢声笑语不断。
- 无名:没有名姓。身事:生活事务。
【赏析】
此诗为寄赠之作,作者在诗中以“寄”字起头,表明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寄诗的方式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并借友人之口倾诉自己的志向和遭遇。
第一句“忆昨天台寻石梁”,回忆了作者曾经到访过石梁这个地方。石梁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桥,相传它始建于唐朝,是连接秦岭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被称为石梁。在这里作者回忆起了自己的往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赤城枕下看扶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作者站在赤城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的山上,俯瞰下方,看到了扶桑(太阳神树)的影子。这里的“扶桑”指的是太阳,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
第三句“金乌欲上海如血”,描述了夕阳下的景象。太阳即将落山,阳光照射下的海面如同鲜血一般鲜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象。同时,这句也隐含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因为太阳的升起和落下都是自然的规律,无法改变。
第四句“翠色一点蓬莱光”,以蓬莱岛为背景,描绘了岛上的景色。蓬莱岛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之一,据说那里有着无尽的美景和神秘的力量。这里用“翠色一点”来形容蓬莱岛的景色,既表现了其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特点,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至七句,诗人通过对过去生活的回顾,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现状的无奈。第八句“安期先生不可见”,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中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第十句“蓬莱目极沧海长”,意味着诗人的视野广阔,心胸开阔,希望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第十一句“回舟偶得风水便”,则是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顺风的帮助,使得回家的路变得顺畅起来。第十二句“烟帆数夕归潇湘”,描绘了诗人乘坐帆船,经过数个夜晚后回到家乡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第八至十一句,诗歌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其中“一自无名身事闲”表达了诗人由于没有功名而感到无所事事、无聊的状态;“五湖云月偏相属”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进者恐不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成功的恐惧和担忧;而“退者恐不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沉浮的忧虑;最后两句“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则是诗人对于人生不同选择的思考和感悟,强调了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
最后两句“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但他通过辛勤的劳作和努力工作来维持生计;同时他也明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无法避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他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工作以改善生活条件,并尽可能地减轻家人的负担。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还揭示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