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少年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竹枝词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少年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译文:
荆门岸边湍急的江水潺潺流淌,两岸猿猴的哀啼声与浓雾弥漫的山峦相映成趣。渡口的少年正踏上官职的征途,月亮已经落下,西陵依然在远处默默守望,期待他早日归来。
注释:
- 荆门滩:地名,位于长江三峡中游的巫峡附近,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急水潺潺:水流湍急,声音如同潺潺流水。
- 两岸猿啼:指江两岸猿猴的啼叫声。
- 烟满山:云雾缭绕,笼罩着整个山峦。
- 渡头:渡口,指河流上可供船只停靠的地方。
- 官去:指官员离去,即将赴任。
- 月落西陵:月亮已经落下,西陵仍在远处。
- 望不还:望着远方,期盼着少年能早日归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之中。首句以“荆门滩”为切入点,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山水画卷。接着,诗人用“两岸猿啼烟满山”这一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少年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在后两句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少年赴任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渡头少年应官去”,不仅写出了少年赴任的场景,更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离别的淡淡忧伤。“月落西陵望不还”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份离别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
《竹枝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深深怀念。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