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远家左,豺狼满中州。
阳君守滑台,终古垂英猷。
数仞城既毁,万夫心莫留。
跳身入飞镞,免胄临霜矛。
毕命在旗下,僵尸横道周。
义风激河汴,壮气沦山丘。
嗟尔抱忠烈,古来谁与俦。
就烹感汉使,握节悲阳秋。
颜子缀清藻,铿然如素璆。
徘徊望故垒,尚想精魂游。
【注释】
- 东郡:古地名,在今河南濮阳一带。怀古二首:即《东郡怀古》二首。阳给事:指汉光武帝时期的阳城令阳郁。《后汉书·阳城传》载,阳郁为东郡太守,因“治行尤异”,被光武皇帝封为阳乡侯。
- 宋氏远家左:即宋氏家族的故里,位于今天河南商丘地区。左:方位词,古代以东为尊。
- 豺狼满中州:指汉朝末年战乱频仍,天下大乱,如同群狼遍游中州大地。
- 阳君守滑台: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部下阳城侯阳郁曾担任滑台(今河南滑县)太守一事,据《后汉书·阳城传》,阳郁因治理有方而被提升为太守。
- 数仞城既毁:指当年阳郁所治理的滑台城墙,后来被毁坏了。仞:一仞,八尺。
- 万夫心莫留:形容百姓对阳郁失去信心,不再归附。
- 跳身入飞镞:指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冲入敌阵的情景。
- 免胄临霜矛:指在战斗中不戴头盔,手持长矛冲锋陷阵。
- 毕命在旗下:意为最终死在军营的旗帜下。
- 僵尸横道周:指战场上倒下的尸体横陈于道路两侧。
- 义风激河汴: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各地义军奋起反抗,如黄河、汴水一样汹涌澎湃,激荡天地。
- 壮气沦山丘:意为英雄气概消散于山野之间。
- 嗟尔抱忠烈:你们怀着忠诚和英勇之心。
- 古来谁与俦:自古以来谁能与你相提并论。
- 就烹感汉使:意思是面对朝廷的惩罚,感慨汉使者的遭遇。
- 握节悲阳秋:指手握符节,悲痛地回顾自己的岁月。
- 颜子缀清藻: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他勤学苦练,品德高尚。缀清藻:用纯洁美好的言辞表达自己的意思。
- 铿然如素璆:形容歌声嘹亮,清脆悦耳。
- 徘徊望故垒:徘徊于故垒遗址之上,回忆往事。
- 尚想精魂游:仍然怀念那些英勇的战士的英灵。
【赏析】
《东郡怀古二首》是一首描绘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时期的历史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东郡地区的混乱局面,表达了对那个时代英雄们的敬仰之情。全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和英雄主义的壮阔感。
首章开头,“东郡怀古二首”明确标明了这是一组以历史为主题的诗歌。接着,“阳给事”指的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阳郁,他在任东郡太守期间,治理有方,深得民心。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他被陷害,被迫逃亡。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诗人创作的重要背景。
接下来的诗句,“宋氏远家左”指的是宋朝家族的故里,位于今天河南商丘地区。然而,由于战乱频繁,这个家族已经远离了自己的故土,流离失所。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变得渺茫。
第二章中,“豺狼满中州”形象地描述了东汉末年社会环境的恶化。那时,国家动荡不安,各地诸侯纷纷割据一方,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阳郁这位曾经的英雄人物,也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
第三章中的“阳君守滑台”,则是对阳郁的赞颂。他曾经担任过滑台太守,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他依然坚守岗位,努力维护地方的安宁。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
第四章中,“数仞城既毁”描述了战争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城墙虽然高大坚固,但最终还是被摧毁了,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
第五章中,“万夫心莫留”则表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恐惧和无助。他们宁愿选择逃避,也不愿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第六章中,“跳身入飞镞”描绘了英勇无畏的战斗场景。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冲进敌阵,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搏斗。这种英勇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第七章中提到的“免胄临霜矛”,更是展现了战士们无畏的决心和勇气。他们不惧生死,冲锋在前,誓死守护家园。
最后一章“毕命在旗下”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们牺牲精神的赞美。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最终倒在了自己的旗帜之下,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无奈,也歌颂了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