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奕彤闱下,煌煌紫禁隈。
阿房万户列,阊阖九重开。
疏广遗荣去,于公待驷来。
讵知金马侧,方朔有奇才。
门
奕奕彤闱下,煌煌紫禁隈。
阿房万户列,阊阖九重开。
注释:
- 奕奕彤闱下,煌煌紫禁隈:彤门辉煌灿烂,紫禁城巍峨壮丽。彤门是指宫门上的朱红色门楣,紫禁城即紫禁之门,指皇宫。
- 阿房万户列,阊阖九重开:阿房宫门前排列着成千上万的房屋,宫门大开着。阿房宫是秦朝宫殿的名称,是秦始皇所建。
- 疏广遗荣去,于公待驷来:疏广辞去了朝廷的高官厚禄,等待四匹骏马的到来。疏广是西汉时期的名臣,他因直言进谏而得罪皇帝,于是辞官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
- 讵知金马侧,方朔有奇才:却不知道在金马门的旁边,有一个人有着非凡的才能。金马门是汉代宫殿的门楼,位于太子宫的北边,是古代官员进出宫廷的重要通道。方朔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文臣,他聪明机智,才华横溢,曾担任过文学侍从等职务。
译文:
宏伟壮观的彤门之下,紫禁城中的辉煌壮丽令人赞叹不已。阿房宫门前排列着成千上万的房屋,宫门敞开迎接四方宾客。疏广辞去了朝廷高官厚禄,等待四匹骏马的到来。却不知道在金马门的旁边,有一个人有着非凡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皇宫的壮丽景象和文人学士的风采。首句“奕奕彤闱下”形象地描绘了皇宫的雄伟与壮丽,使人感受到皇权的威严与尊贵。接着,“煌煌紫禁隈”进一步强调了紫禁城的辉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皇宫之中,感受到了那无与伦比的气势与辉煌。
中间两联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出了文人学士的风采。“阿房万户列”展现了阿房宫前繁华的景象,而“阊阖九重开”则描绘了皇宫大门敞开迎接四方宾客的情景。这两联不仅富有诗意,而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皇家气派和盛世景象。
尾联则通过疏广和方朔两个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贤才的赞赏之情。疏广虽然辞去了朝廷高官厚禄,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白和高尚品质;而方朔则是以智慧和才华著称的人物,他敢于直言进谏,为汉朝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个人物的形象代表了古代文人学士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和责任。
全诗通过描绘皇宫的壮丽、文人学士的风采以及贤才的价值取向,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昌盛。同时,诗歌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于社会公正、人才选拔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