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蓬蒿径,喧喧湫隘庐。
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
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
宅
寂寞蓬蒿径,喧喧湫隘庐。
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
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
注释:
- 宅:诗题。
- 寂寞蓬蒿径:“蓬蒿径”是形容荒凉的小路,用来形容诗人居住的环境。
- 喧喧:声音大而嘈杂。
- 湫隘:狭窄,低洼。
- 长者辙:指的是有地位和德行的长者所经过的车辙。
- 故人车:老朋友的车子。
- 孟母迁邻罢: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搬家到邻居,所以这里用“罢”字表示结束。
- 将军辞第初:将军离开自己的住所。
- 谁怜草玄处:谁可怜惜一个专心研究学问的人。
- 独对一床书:独自对着一床的书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环境,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宅”,点明了诗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接着,“寂寞蓬蒿径”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用“蓬蒿径”来形容荒凉小路,表现出诗人生活的清贫和孤独。次句“喧喧湫隘庐”则通过“喧喧”和“湫隘”的描写,展现了庐舍的狭小和拥挤,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的寂寞生活。
第三、四句“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描绘了诗人与有德之士相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有德之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第五、六句“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则通过孟母迁居和将军离任两个典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失落。最后两句“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