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
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注释】
塞上:边关。蕃戎:指吐蕃、突厥等西北少数民族。三号火:点燃三堆烽火,向朝廷告急。一条尘:一匹马跑动时扬起的尘土,比喻战报频传。将军:泛指有才能、有经验的将领。封侯:封建时代的爵位名,是封建贵族的荣誉称号。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边关战士和将领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他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以及他们渴望战争结束、建功立业的心情。
首句“草白河冰合”,描绘了边关早春时节的景象:大草原上的草已经长满了整个地面,而河水也结了冰,一切都在严冬过后显得格外冷清。这既写出了季节的变化,又为后文写战斗作了准备。
次句“蕃戎出掠频”,点明敌人经常出动掠夺,进一步衬托了战士们守卫边关的艰辛。
第三句“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具体写出了边防将士们在战斗中的英勇行为。“烽(fēng)燧(suì)”是古代边防报警所用的烟火信号。“烽”是用干柴、芦苇等易燃物作成的圆锥形物体,上面涂有硫磺,遇风即燃;“燧”是古代用火把照明或取暖的工具,也是边防报警的一种方法,当它燃起来时,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这里说烽火燃起,探马飞报,表明边防将士们正在奋勇杀敌。
第四、五句“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则从战士和将军两个角度来写他们的辛劳与牺牲。诗人通过这两个侧面的刻画,使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最后一句“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了将士们对朝廷的期望:如果朝廷不能重赏有功之臣,那么,如何能够慰藉那些征战疆场的英雄?言外之意是说,只有封侯赐爵,才能使他们感到满足。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苍凉。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人善于抓住典型细节进行描写,如“戍楼”、“烽燧”、“尘埃”等词语的使用,都富有强烈的形象感,使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同时,诗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前四句写边关的严寒和敌人的频繁侵扰,后四句写将士们的浴血奋战,这种对比更突出地表现出了将士们在艰苦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和英勇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