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中构,山屹云斗。
黄河畎浍,太行培塿。
整庶宣风,缉戎备寇。
镇宁一方,光辅元后。

【题解】

此诗当作于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至庆历八年(1048)间,诗人任陕西经略副使期间。当时,西夏屡犯边境,朝廷命王沿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前往抵御。此诗是作者赴任途中,登滑州公府大厅楼时所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大业的坚定信念和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注释说明】

①滑州:治所滑县今属河南。公府:官府。②构:指高大的建筑。③山屹云斗:山峦屹立如与云端相斗角。④畎浍:田间小沟渠。⑤培塿:培土筑墙。⑥缉:治理。⑦镇宁:安定。⑧元后:皇帝。⑨《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尔远道,胡为乎泥中?

【译文】

高耸的楼塔矗立在巍峨的殿堂中,巍峨山峰像要与天云争高。

黄河两岸的田间小渠纵横交错,太行山一带的城墙坚固敦实。

治理百姓传播教化之风,防御敌人准备抵御之策。

镇守一方保卫国家的安宁,辅助天子光耀大唐的基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赴任途中,登滑州公府大厅时的即兴之作。它以雄伟的笔触描绘了滑州公府壮丽堂皇的景象。

首二句“大厦中构,山屹云斗”,写公府的宏伟气势。“栋”即栋梁的意思,这里泛指南部建筑。“中构”是说公府建在中部,突出其重要位置。“山屹云斗”形容其高耸入云、突兀挺拔的气势,如同高山与云端相接,形象生动,令人震撼。

接下来三句“黄河畎浍,太行培塿”则描写了公府周围的自然景观。“畎浍”是田间的沟渠,“培塿”是指城墙。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公府的宏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公府的壮丽景象,又烘托出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两句“整庶宣风,缉戎备寇”,“镇宁一方”点出全诗主旨,表达了诗人报效祖国、捍卫国土的决心和信念。这两句话不仅总结了前面的诗句,更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画面感,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