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
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东。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正朔虽传汉,衣冠尚带戎。
幸承提佩宠,多愧琢磨功。
绝域知文教,争趋上国风。

【注释】

①西戎: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②方物:各地特产。④列土:分封土地,即封建诸侯。⑤金河北:指今河南洛阳以北地区。⑥朝天:指朝廷,玉塞:指长城。⑦荆璞:荆石,比喻人才。⑧郑环:郑国宝玉,指珠宝玉器。⑨正朔:正统的年号,这里泛指国家政权。⑩衣冠:古时士人的衣着。戎: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⑪多愧:惭愧自己没有才能。⑫争趋:争相向往。⑬上国风:指中原地区。⑭绝域:边远的地方。⑮文教:文化教育。⑯提佩:古代帝王所佩之玉。⑰琢:雕刻。⑱上国:中原。⑲幸承:庆幸得到。⑳雕琢:加工玉石。㉑文采:文采。㉒雕虫:小虫,比喻小技艺。

【赏析】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此诗是诗人在长安应进士举时作的,大约在开元初年,当时李白刚满二十岁,他怀着满腔热情来到长安参加考试,由于才气出众而受到唐玄宗皇帝和翰林院学士们的赏识,被召进皇宫,授翰林供奉之职(翰林院是唐代最高学府),并赐食于太官,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之路。这首诗描写了唐朝盛世,以及大唐帝国与西域各国交往的盛况。

首联:“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意思是说,当年没有外族侵扰,各地都能互通有无,交流文化。这是诗人对当时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一种颂扬。

颔联:“列士金河北,朝天玉塞东。”写当时各地方势力割据,但都向朝廷贡奉,以示臣服。

颈联:“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写自己以荆璞自喻,认为它比郑国的玉更为珍贵。这既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是对他人嫉妒的不屑回应。

尾联:“正朔虽传汉,衣冠尚带戎。”“正朔”是指正统的年号,“衣冠”则是指士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忧虑,因为他明白中原文化需要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全诗通过对唐朝盛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中原文化的自豪与自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